健康热点

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前缀:

88.118.97333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便便也能治病?「善行生物」以“肠菌移植”守护肠道“肠”治久安

发布日期:2023-01-03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食品、健康、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有望通过生物科学技术取得突破。21世纪也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代人的追求,随之而来的是大健康行业受到市场追捧。大健康是一个市场无比巨大、前景无比广阔的行业,而生物医药行业已经成为大健康行业内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是持续高景气的朝阳产业。


江西省善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肠道健康的生物医药企业,其定位是以整合开发医疗新技术为基础,围绕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精准基因检测、精准医疗服务,以肠道菌群16SrDNA检测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服务与专家健康解读分析为导向,以肠道微生态移植为治疗手段,以肠道微生物样本库建设为落脚点,大力发展以肠道菌群为核心的产业化项目,推动肠道微生态菌群测序、肠道微生态移植临床应用、便便银行收储、肠道微生态胶囊制备、个性化益生菌定制等相关项目的开发进程和市场拓展。


近年来,肠道菌群概念开始受到大众的关注。肠道和其内部菌群所构成的系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时还可以通过“肺肠轴”、“脑肠轴”、“肝肠对话”等机制对远端器官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无论是蓬勃发展的益生菌市场,还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肠(粪)菌移植”(FMT)相关的技术和市场,目前都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肠菌移植”(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提取出来,再通过胃镜、肠镜或胶囊等形式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以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通俗的讲,就是“把一个人的温(菌)暖(群)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帮助患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只不过这个菌群是从便便中提取的。目前,“肠菌移植”已经证实适应症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肝性脑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乳糖不耐受等五十多种肠道内外相关性疾病。


“肠菌移植的难点在于找到合格的供体,”「善行生物」董事长王京苏教授说道。合格的肠道菌群供体是成功实施“肠菌移植”(FMT)的基础和保证,但肠菌移植对供体的要求极为严苛,不能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半年内没有使用抗生素、年龄段、遗传病,甚至三代以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都有规定,城市人群合格率通常不足万分之一,甚至更低,“重金求屎”在行业内已不是新闻。


在寻找合格供体方面,「善行生物」做过不少尝试。一开始曾在大学生群体中寻找过,但由于现代大学时生活习惯的原因结果并不理想,最后「善行生物」转而在人口流动少、自然环境优越的山清水秀的僻远区域,在生活两点一线的中小学生中开展供体筛查,终于获得了稳定的肠道菌群来源。


目前,「善行生物」目前业务遍及全国7个省市,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大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合作。在此基础之上,「善行生物」推出了“低损耗肠溶健康肠菌胶囊”,使患者通过口服就可以实施“肠菌移植”(FMT),以及基于16SrDNA测序的个性化的益生菌补充健康管理方案等。


据了解,“肠菌移植”在国内还属于发展阶段,大多数人对于“肠菌移植”在生理与心理上还难以接受。王京苏介绍,鉴于行业现状,「善行生物」一直积极通过媒体、行业分享、与医院合作等多种渠道促使大众观念转变,培育肠菌移植市场环境。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是一个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技术和人才。「善行生物」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尹芝南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据了解,目前「善行生物」已先后与复旦大学、中国科大、暨南大学建立了紧密的联合技术研发机制,同时建立了多个区域性菌群制备中心。


“我们相信只有适应新的行业环境、拥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这对于我们大健康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疫情之后形成的新环境、新业态是挑战、更是机遇。”新冠疫情爆发后,「善行生物」一些合作单位,例如高校,因为疫情原因全部停工停学,研发计划也被迫停滞和延后。但在王京苏看来,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趁着疫情沉下心来打牢企业基础、集中力量推动研发工作,可以使得「善行生物」站位更高、实力更强。